欢迎光临国际新技术资料网
国际新技术资料网
咨询热线:13141225688
有色金属新技术网
《铁基高温合金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铁基高温合金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资料页数】 806页 (大16开 A4纸)
【资料内容】 制造工艺及配方
【项目数量】70项
【交付方式】上海中通(免邮费)顺丰(邮费自理)
【合订本】 1580元(上、下册)
【电子版】 1360元(PDF文档,可电脑、手机阅读)
【订购电话】 13141225688   13641360810
【联 系  人】 梅 兰 (女士)


【内容介绍】本篇专辑精选收录了国内外关于铁基高温合金制造最新技术工艺配方资料。涉及国内外著名公司、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的最新技术全文资料,工艺配方详尽,技术含量高、环保性强是从事高性能、高质量、产品加工研究生产单位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情报资料。

资料中包括制造原料组成、配方、生产工艺、产品性能测试及标准、解决的具体问题、产品制作实施例等等,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新产品的重要、实用技术。

0.00
0.00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资料页数】 806页 (大16开 A4纸)
【资料内容】 制造工艺及配方
【项目数量】70项
【交付方式】上海中通(免邮费)顺丰(邮费自理)
【合订本】 1580元(上、下册)
【电子版】 1360元(PDF文档,可电脑、手机阅读)
【订购电话】 13141225688   13641360810
【联 系  人】 梅 兰 (女士)


【内容介绍】本篇专辑精选收录了国内外关于铁基高温合金制造最新技术工艺配方资料。涉及国内外著名公司、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的最新技术全文资料,工艺配方详尽,技术含量高、环保性强是从事高性能、高质量、产品加工研究生产单位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情报资料。

资料中包括制造原料组成、配方、生产工艺、产品性能测试及标准、解决的具体问题、产品制作实施例等等,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新产品的重要、实用技术。

1    一种含稀土元素的抗高温氧化热冲压钢及热冲压成形工艺,钢在空气中热冲压后获得0.5μm以下的致密氧化层,解决了氧化皮脱落造成的模具损伤,不需要保护气氛的设备,提高了表面质量,满足热冲压成形钢的力学性能。

2    一种燃汽轮机大涡轮盘用高温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制得组织均匀的<img file="DDA0004258289300000011.JPG" wi="232" he="58"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yes"/>大棒材,该大棒材头、尾的Al、Ti成分均匀,横截面、纵向面晶粒度级差均不超过1.5级,平均晶粒度达到6.0~7.5级,横向、纵向力学性能及高温蠕变性能差异较小。

3    一种高温耐腐蚀耐磨铸钢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通过控制C、Si、Cr和Mo元素的含量,实现了铸钢高温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匹配,且通过成分控制实现铸钢为铁素体+碳化物组织的目的,从而无需传统工艺的淬火工序就可以制备得到高温耐磨、耐腐蚀铸件,工艺简单,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汽车发动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一种高温耐蚀不锈钢管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不锈钢管的耐高温腐蚀性能。

5    一种良好抗高温氧化性能及高均质性模具钢及其制造方法,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合金化冶炼、连铸、电渣重熔、板坯加热、轧制、热处理。钢板具有43~45HRC的室温硬度,同板硬度差≤1.5HRC;无缺口冲击韧性室温下横向为230~240J,纵向为250~260J,等向性能在0.89~0.93范围内;经630℃保温20小时后,单位面积氧化增重0.61~0.63g/m<sup>2</su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经650℃保温25h后硬度为32~33HRC。

6    一种具有高热疲劳抗性高温冲击韧性的模具钢及其制造方法,模具钢的厚度为11~120mm;室温硬度为41~43HRC,同板硬度差≤2HRC;300℃下,心部硬度为420~430HV;450℃下,心部硬度为340~350HV;600℃下,心部硬度为280~290HV;750℃下,心部硬度为200~210HV;无缺口冲击韧性室温下为260~270J,300℃下为332~342J,600℃下345~355J。

7    一种高温强度持久的高强度高韧性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高温力学性能稳定优异,可广泛应用于耐火、耐高温时效结构等用途。

8    一种搅拌摩擦焊搅拌头用高温耐磨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适当配比与含量的Mo、V、Nb元素(MC型纳米碳化物形成元素),促进钢基体中形成大量热稳定性极好、尺寸极小、分布弥散的MC型纳米碳化物,从而使制备的高温耐磨钢在高温条件下获得极高的高温强度、极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以及非常稳定的组织与性能。

9    一种具有超强高温抗氧化的热冲压成形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提高Si含量,同时引入铜和微量稀土元素RE,共同作用下,使得热冲压成形钢的高温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10 高温渗碳齿轮钢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使晶粒度得到有效地控制,提高淬透性控制的准确度和精度,确保齿轮钢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质量,有良好的抗疲劳强度、浇注性能,减少出现裂纹。

11 一种铁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合金的成分优化,在显著降低合金成本同时,保持合金的高温强度,兼具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强度的热稳定性。

12 一种高温耐蚀不锈钢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钢种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和高温腐蚀性能,制备出的管材具有良好的质量,可以满足超超临界锅炉机组的使用环境要求,可以在500℃~800℃下长期稳定服役。

13 一种提高超厚临氢钢板低温冲击韧性和高温性能的生产方法,钢板厚度为150~200mm;生产工艺包括冶炼模铸‑轧制‑热处理工序。采用本发明制备出的超大厚度临氢设备用钢板,其厚度方向组织性能均匀,经模拟焊后热处理的心部位置仍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高温拉伸性能。

14 一种飞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高温合金,氧化物、硫化物均≤1.0级要求;在750℃的高温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400N/mm2,伸长≥40%;氧含量≤20ppm;氢含量≤3ppm。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产品质量达到技术要求,具有高纯洁度且提高高温性能。本发明的飞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急需,为高温合金升级更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15 一种抗高温氧化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工艺包括冶炼和铸造、开坯、钢材轧制和热处理。抗高温氧化铁素体不锈钢综合性能良好,综合耐高温氧化性能与20Cr‑5Al铁素体不锈钢相当,但900℃材料高温强度提高30%以上,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电渣重熔方法冶炼可以将N,O,S控制在极低水平,保证材料高纯净度,本发明广泛应用于耐热器具如汽车排气的净化器,排气歧管,燃烧器等。

16 一种高温耐蚀不锈钢及其冶炼方法,高温耐蚀不锈钢为依次经过电炉冶炼、LF炉精炼、VOD炉精炼和浇注制备得到的所得产物。本发明的高温耐蚀不锈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和高温腐蚀性能,可以满足超超临界锅炉机组的使用环境要求,可以在500℃~800℃下长期稳定服役。

17 一种稀土微合金化高温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表面硬度高、芯部韧性好、抗疲劳性能优异,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高温、高转速、磨损等环境中,并且便于加工制造滚动轴承、滑动轴承、主轴等轴类零件。

18 一种耐热合金钢材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工艺中现将硼与碳进行加热,产生碳化硼,同时在配方中加入钒,间接地起到了促进固溶强化的作用,使得合金钢材料热稳定性大大提高,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硬度和屈服强度。

19 一种高温蠕变性能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加入0.5%‑1.5%的金属钨,和其他的成分进行协同,使得耐热钢材质高温蠕变性能突破,在800℃和900℃的高温蠕变断裂时间提高4‑5倍,解决了耐热钢因为高温蠕变性能不足而产生开裂的问题。

20 一种高温强度良好的汽车排气系统不锈钢板,可在950℃及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汽车排气系统高温端用钢,拟通过合理设计材料成分(增加Si、Nb、Cr及Al元素)、优化热轧、热轧退火、冷轧和冷轧退火工艺,调控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及综合性能,同时提升现有材料的室温、高温强度。

21 一种具有高温性能的铁素体不锈钢,通过在不锈钢中添加Mo、Sn,在提高基材强度的同时,增加了氧化膜的稳定性,提高了不锈钢的高温抗拉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与现有的441不锈钢相比,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在980~1020℃下使用可以满足用户要求,同时相对于奥氏体不锈钢而言,成本低,性价比高,可实现资源节约。

22 一种析出强化的高强度抗氧化铁基高温合金,合金在高温服役时合金表面形成增长速率慢、热稳定性好的氧化铝氧化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合金的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显著优于目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沉淀硬化型铁基高温合金GH2132(中国牌号)或IncoloyA‑286(美国牌号),同时材料成本与IncoloyA‑286/GH2132相似,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4 一种高温渗碳齿轮钢及制造方法,生产制造工艺:转炉—炉外精炼—RH真空脱气—连铸—连轧—剪切或锯切—堆冷—精整。本发明满足高温渗碳要求,可以有效缩短渗碳时间,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25 一种Cr‑Mo‑Co‑W高温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温轴承钢的使用温度和高温性能得以提高,同时提高了轴承钢的疲劳寿命。

26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温渗碳齿轮钢,根据钢材淬透性或力学性能要求,可添加Cr、Mo、Ni一种合金元素或组合添加多种合金元素,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钢材为一种低碳渗碳齿轮钢,采用Al细化晶粒,相比于其他细化晶粒元素,更经济且有利于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制得的钢材用于制作新能源车高速齿轮,最终热处理时采用高温渗碳,缩短渗碳时间,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该发明技术引领了行业发展动向。

27 一种抗高温氧化的含Zr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其抗高温氧化性能至少是目前普通铁素体/马氏体钢的2‑3倍。

28 一种高温紧固件用耐液态铅铋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成分设计和组织调控,获得了同时具有高的热强性、高的持久抗力、优异耐铅铋腐蚀和优异抗应力松弛的紧固件用奥氏体不锈钢,该不锈钢可用于核能领域面临高温铅铋腐蚀环境的新型紧固件结构材料。

29 一种对辊机用的高温辊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高温辊圈材料的组成成分备料;中频感应熔炼制备浇铸液;浇注成型;正火处理;回火处理。本发明提升了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和可靠性能,能在750℃~850℃工况温度下长期稳定运行。

30 一种核能用含锡耐热铁素体不锈钢合金材料,经配料和真空感应熔制后,浇注成型,经热锻、穿管、热轧、热挤压、冷轧和退火处理等工艺,最终制得核能用含锡耐热铁素体不锈钢合金材料管材或板材或棒材。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铁素体不锈钢的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材料成本。

31 一种窄淬透性带宽高温渗碳MnCr系齿轮钢,具有较好的细晶效果和窄淬透性带宽特征,其化学成分控制范围相对较宽,便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32 具有优异的高温PWHT抗力的压力容器钢板,

33 Cr‑Mo‑Co‑V系贝氏体高温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高温硬度、耐磨性、高强韧性等高温力学性能,有助于延长高温轴承钢的服役寿命。

34 一种复合强化铁基高温合金及制备方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备的复合强化铁基高温合金,强化相分布均匀,室温拉伸强度σ<sub>b</sub>≥1100MPa,延伸率≥20%,800℃条件下拉伸强度σ<sub>b</sub>≥350MPa,优于传统的Fe‑Cr‑W‑Ti‑Y<sub>2</sub>O<sub>3</sub>体系合金,且工艺周期大幅缩短,所需能耗大幅降低,节约制造成本。

35 一种薄带铸轧耐热辊用合金材料,具有极优异的高温蠕变性能、抗拉强度、耐高温性能和硬度,特别适用于加工成型薄带铸轧耐热辊,可以满足薄带铸轧时对耐热辊的使用需求。

36 一种高强耐热的弥散增强FeCrAl合金材料制备方法、应用,采用在FeCrAl合金中添加纳米ZrO与纳米TaC颗粒,能够显著细化晶粒,提高FeCrAl合金的高温强度和组织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室温力学性能和适合加工的塑性,能够同时满足FeCrAl合金作为包壳材料在室温下的较高强度和塑性、在高温下(不低于800℃)的较高强度、在1000℃以上较长时间内具有较强的组织热稳定性且晶粒尺寸稳定不变的要求,可以用作反应堆用合金材料,尤其是作为堆芯结构材料和燃料元件包壳材料。

37 一种Ni<sub>3</sub>Al金属间化合物沉淀强化的高温轴承钢,经真空冶炼、真空电渣重熔冶炼、锻造或轧制、热处理等工艺制备出弥散分布的细小Ni<sub>3</sub>Al金属间化物沉淀强化的高温轴承钢。制备的轴承钢经450~550℃回火后硬度不低于HRC 56,是制造高温、高速工况下工作的长寿命可靠轴承的理想材料。

38 一种高温抗疲劳低合金钢板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冶炼和铸造,以得到连铸坯;(2)以连铸坯为电极原料进行电渣重熔,以得到电渣锭;(3)加热;(4)轧制;(5)热处理:先进行正火,正火温度为870‑970℃,充分保温以形成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然后将钢板立刻喷水冷却至200℃以下;然后回火,回火温度为700‑800℃。

39 一种基于成分协同变化关系的GH2132高温合金及制备方法,新成分的协同变化关系简单有效,将彻底改革合金的成分标准化方式,推动合金的发展与进步。

40 一种低残余应力的高温合金无缝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计合金成分,采用真空感应冶炼→真空自耗重熔→均匀化处理→锻造开坯→热挤压制管→表面精整→渗层获得低残余应力、高温下组织稳定性优异的高温合金无缝管。

41 一种电站流化床风帽用高温耐磨CNRE稀土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温耐磨稀土耐热钢通过C、N共合金化和V、Nb微合金化产生强烈的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提升风帽的初始强度;借助稀土微合金化稳定高温组织,降低高温强度衰减速率,降低风帽高温磨损和变形。并且,采用中频炉高氮合金化技术、高纯稀土处理技术和壳型精密铸造技术,获得成分均匀、组织致密、性能优异的风帽铸件,能够有效解决风帽高温粉尘磨损严重等技术问题。

42 一种提高耐热合金高温拉伸塑性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变形态耐热合金加热至晶界第二相溶解温度以下100~150℃,进行固溶处理30~45min后冷却;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耐热合金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化温度以上50℃以内,进行时效处理后冷却。本发明通过简单热处理,控制合金组织形貌,在保证650℃高温拉伸屈服强度不损失的情况下,高温延伸率提高70%以上。

43 一种高温高压耐氢腐蚀厚钢板,其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冶炼和铸造:钢液冶炼过程中加入脱氧剂Si、Mn、Ti、Al;其中在钢水浇铸前,按照Si、Mn和Ti的顺序进行预脱氧,控制浇铸钢水的氧位为0.0045~0.0085%;然后采用Al进行终脱氧,控制钢液中Al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5~0.015%;(2)轧制;(3)淬火+回火。

44 一种用于高温渗碳的Cr‑Mo钢及其渗碳方法、可以满足渗碳温度≥980℃时,零件晶粒度不粗于7级;连续炉高温渗碳方法采用三段预热式和低碳势扩散高温渗碳工艺,实现零件高效率渗碳,在保证零件的渗碳层深度为1.1~1.6mm的前提下,渗碳热处理周期可缩短至13.2h、渗碳时间短至7.2h,相对920℃~930℃渗碳效率提高25%~30%。

45 一种具有优良冲击性能的高温渗碳NiMo系齿轮钢及其制造方法,方法包括冶炼、铸造、加热和轧制等工序。本发明获得的齿轮钢经过980℃高温渗碳后奥氏体晶粒度为7~8级;经过1000℃高温渗碳后,奥氏体晶粒度大于6级;室温冲击功Akv≥100J,‑40℃冲击功Akv≥80J,具有较高的室温和低温冲击韧性,可广泛用于严寒条件下工程机械等需要高强韧钢材的场合。

46 一种低硅微合金化高温渗碳齿轮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低硅成分设计,减少高温渗碳过程内氧化;通过Nb‑Al‑N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减少高温渗碳过程的晶粒长大倾向,确保成品锻件晶粒细小且均匀,防止材料锻造过程变形,大幅度提高低温冲击性能,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减低钢的高温脆性,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适用于风电齿轮用钢。本制备方法可有效控制铸坯的结晶组织,提高铸坯低倍致密性,降低铸坯的偏析,减少铸坯内部缺陷,提高内部质量。

47 一种具有超强高温抗氧化的热冲压成形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提高Si含量来改善热冲压成形钢的高温抗氧化性,同时引入铜和微量稀土元素RE,稀土元素RE能够改善氧化层结构,铜与Si元素产生协同作用,铜能够使二氧化硅氧化层更加致密,而Si能够解决铜引起的成分偏析问题,共同作用下,使得热冲压成形钢的高温抗氧化性显著提高,满足了高端市场的要求,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48 一种长寿命高可靠性大原子合金化高温轴承钢,属于高温轴承钢强韧化与抗疲劳化技术领域,优点在于,实现高温轴承钢8Cr4Mo4V的4.5GPa和200℃下的最高接触疲劳寿命L<sub>10</sub>≥4.0x10<sup>7</sup>次,比传统8Cr4MoV提升10倍以上。

49 节镍型高碳铁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节镍型高碳铁基高温合金不仅固相线温度高出常规的Fe‑Ni‑Cr基高温合金的锻造或热轧温度(1100~1120℃)大约50~80℃,同时Laves相的开始析出温度低于固相线温度,且具有较高的γ”相和γ'相等强化相开始析出温度,使得其性能也与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51和Nimonic 80A性能相当。

50 一种用于高温氧化工况下的耐热钢,在耐热钢本体中降低了铬、镍元素的含量,添加所述含量的氮、钇、钕为辅助增强元素,热处理后再通过等离子喷涂制备耐高温抗氧化层,持久耐热温度达到1100℃左右,形成的氧化层质地紧密,稳定性高,耐磨性强,不易脱落,可用于高温氧化工况下的部件使用,从而有效保护部件免受高温气体的氧化以及介质的腐蚀作用,提高了耐热件钢材的高温抗氧化能力和抗蚀性能,提高了部件在恶劣工况下的使用寿命。

51 一种高Cr‑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Cr‑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通过C、N、RE共合金化与V、Nb微合金化,并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氮合金化、高纯稀土处理、气体保护浇注、调质处理等技术,获得组织均匀、致密,析出相细小、弥撒,具有优异的高温蠕变性能和韧塑性,能够解决现有镁合金压铸用热作零部件选材热强性不足、韧塑性较差的问题,以延长镁合金压铸机热作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52 一种析出强化铁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具备优异的高温持久强度性能,经变形与热处理后晶粒尺寸满足70‑125μm,其在700℃/180MPa、725℃/130MPa与775℃/100MPa下持久寿命均高于3500小时。本发明的铁基高温合金具备优异的持久强度性能,同时材料成本低。

53 一种铁基变形高温合金强韧化的热处理工艺,合金在650℃与700℃屈服强度分别不低于600与650MPa,延伸率分别高于15%与12%。

54 具有高热膨胀特性的高强度耐热合金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强度耐热合金钢经熔铸、锻造或热轧或锻造开坯与热轧、固溶时效处理工艺流程制备得到。所述高强度耐热合金钢的线膨胀系数α<sub>m(25,400)</sub>≥16.5×10<sup>‑6</sup>/℃,合金钢的室温硬度≥38HRC,并且在700℃下保温24h后室温硬度≥35HRC。

55 一种用于620℃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铸钢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汽轮机铸钢件材料的长时高温性能,且制备方法较为简单。

56 一种高温抗腐蚀管道用钢及其生产工艺,利用新的原料配方,增加了稀土元素Nd、Gd和Y,三种元素充分利用稀土元素在钢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有利于增强制得后钢管的耐蚀性,并且,最后还会对钢管的外部喷涂石墨烯防腐涂料,进一步极大制得后钢管的耐腐蚀性。

57 一种海洋平台用高铝含量细晶粒低密度全高温铁素体中厚板及制备方法。通过控制成分和组织,使其在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比当前普遍使用的耐候钢Corten‑A的耐腐蚀性能好70%以上,平均晶粒尺寸细化至50μm以下。

58 一种节镍型Fe‑Ni‑Cr基高温合金。该材料的固相线温度为1160‑1178℃,Laves相的开始析出温度为930‑946℃,避免了制造过程中出现过烧现象。制造的节镍型Fe‑Ni‑Cr基高温合金高温性能优于镍基合金Inconel751和NiCr20TiAl,且在室温~650℃强度与塑性变化不明显,因此可以取代镍基合金Inconel751和NiCr20TiAl生产发动机气门,从而降低成本。

9 一种高温高强低碳马氏体热强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同时析出纳米共格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实现高温强化,具有优良韧性,可用于航空发动机等特殊工况下某些结构零件,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温度。

60 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温高强耐热合金钢材料,材料用低成本的奥氏体稳定化元素N代替昂贵的Ni元素,较传统的ZG50Cr28Ni48W5类牌号的耐热合金节约Ni含量50%以上,降低生产成本,且其高温力学性能及高温持久性能优于ZG50Cr28Ni48W5类牌号的耐热合金。

61 一种700℃高温蠕变断裂性能优良的焊接结构用耐火钢及其生产方法,仅添加少量Mo,不添加Cr、Ni等贵重金属,无需进行复杂的热处理工序,具有成本低廉,制造工序简单,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在各冶金企业均可规模化实施;生产的钢板具有优良的耐火性能、高温蠕变断裂性能以及焊接性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要求耐火的大型钢结构工程。

62 低合金耐热钢及由该低合金耐热钢成型的钢管,

63 一种高温抗烧蚀低碳中低合金钢,通过不提高合金含量,而是优化合金元素的方法提高低碳中低合金钢抗烧蚀性能,具有合金量低、成本低、工艺简单可行,本发明方法在同时保证了优异的强度和韧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合金钢的高温抗烧蚀性能,烧蚀坑最大直径为5mm,最大深度为3mm。

64 一种NiCrAlY高温烧结ZTA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ZTA颗粒的表面微粗糙化,通过加入活性元素Y提高陶瓷涂层的热稳定,Cr,Al对O元素的吸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Ni与陶瓷颗粒的润湿性,使界面结合由简单机械结合转化为冶金结合,具有较高的结合和冲击强度,满足了高负荷状态下的工况环境,随后加入自制粘结剂定型,烘干处理获得具有蜂窝状结构的预制体,随后对蜂窝状预制体进行热处理提高其结合强度;放入砂箱中浇铸金属液,冷却后得到具有较高耐磨性的ZTA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

65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条件的高强高韧性弹簧钢及其生产方法,该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满足高温条件下弹簧的使用要求。

66 一种含稀土耐热合金钢,采用合理的化学成分和工艺设计,具有优异的质量和性能,其可以耐受1000~1300℃的使用温度,在1000~1300℃的使用温度下的延伸率为5~25%,其在1000~1300℃的使用温度下的氧化失重量为0.2~8.0g/(cm<sup>2</sup>·h),在室温下的电阻率为1.3~1.5μΩ·m。

67 一种耐热铁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特别适合制造用于高温工作的装置,使用时效增加且具有很高的韧性;无脆性断裂倾向;蠕变伸长率确保了安全使用,但蠕变伸长率低至防止使用中的过度变形;适合高温下连续使用;具有良好的抗渗碳性和焊接性;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68 一种高温合金冶炼方法,解决了由于工作人员向坩埚内注入金属和补加料过多而造成熔液飞溅出坩埚主体口的问题。

69 一种提高347H不锈钢高温性能的生产方法,可满足347H晶粒度和高温力学性能要求的技术条件,应用于中高温和条件苛刻的工程结构件领域。

70 一种马氏体高温耐磨钢,采用控温控速淬火工艺和亚温淬火加热工艺;淬火冷却工艺采用间隔式冷却。本发明耐磨钢在高温服役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文章转载:http://www.1stmagnetech.com/newinfo_3_192.html


中国稀土行业发展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问题
      (1)资源长期过度开发
       可查资料表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二分之一(不计尾矿库),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因黑矿私采比重依然较大,稀土开采、选冶、分离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过去采用落后的堆浸、池浸工艺,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产生约2000吨尾砂,目前虽已采用较为先进的原地浸矿工艺,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破坏植被,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轻稀土矿多为多金属共伴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损失。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也成为一些稀土产区的沉重负担。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冶炼分离产能严重过剩, 矿的指令性计划和生产指令性计划不匹配。稀土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在稀土新材料开发和终端应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拥有知识产权和新型稀土材料及器件生产加工技术较少,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
       在六大集团未真正成型之前,稀土依然仅仅是企业众多的一个小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缺。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行业自律性自然很差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4)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尤其体现在2005年之前,稀土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其价值,开始是我们自己不懂得稀土的价值,不懂的如何利用导致定价权缺失。而后又遭遇黑稀土的低价冲击,市场行情长期低迷。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补偿。即便是在十二五时期,合法的稀土价格大部分时间运行在成本价之下。
      (5)出口走私相当严重
       黑色利益链顽疾难除,非法开采和走私一直很严重。受国内国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中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但稀土产品的出口走私现象仍然存在。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业内人士介绍,2013年以来,国家虽然屡次三番联合重击,成效依旧甚微,打黑行动结束,马上死灰复燃。
      (6)发展欠缺消费不足
中国稀土功能材料生产方面表现为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匮乏,受制于国外专利和国内技术的研发水平。在稀土新材料和稀土终端应用领域发展明显不足,对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新材料的消费量亦不足。
 
       行业发展趋势
      (1)稀土价格已铸就政策市场双重底
       中国稀土产品价格基本进入2010 年稀土大牛市前的位置,当前价格有着较强的成本支撑。而且,在稀土的超级牛市中囤积的存货在最近4 年间消化不少。此外,由于稀土专用发票、打黑等政策组合拳的规制,以前期资金成本的高企,使得中间商难以大量囤积库存,炒作动能减弱、抛压减小。
      (2)出口稳增主要需求领域高速增长
       尽管美国、欧洲各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稀土材料的国际需求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尤其是更具中国特色的中重稀土氧化镝、氧化铽等产品,出口增幅巨大,海外需求较大。
       应用行业如风电、新能源汽车、电动代步车、智能手机、穿戴电子、传感器有着较好的发展预期,尤其是风电、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行业得到政策的持续支持。风电“十三五”规划工作重点将保持政策稳定性,同时给予资金支持,确保风电开发企业有合理的利润,协调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和相关电改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车则被“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点名发展并且量化;传感器将受益于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发展。这些行业的产品应用均离不开钕铁硼磁钢,其原材料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钆、氧化钬的需求应该能保持高速增长。
       可用于助燃化石燃料、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处理的稀土氧化物,也可能会收获意外的惊喜,迎来需求的陡增和价格超预期的上涨。
      (3)彻底完成“5+1”稀土集团整合
       目前,6家集团共整合了全国67本稀土采矿证中的66本和9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77家,剩余1本采矿证和22家冶炼分离企业也已明确整合意向或列入淘汰落后计划。
       截至12月底,“5+1”稀土集团整合的企业中,仅中铝公司以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为平台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和厦钨稀土集团组 建工作通过验收。
       稀土大集团完成整合的意义重大,完成整合的稀土大集团将基本控制生产指令性计划、甚至新增采矿证等。可以做到彻底改变稀土行业“零、散、乱”的不规则现象,甚至可以冲击黑色产业链利益链,有利于行业快步走向规范,培育有实力走出去发展的大集团。“5+1”稀土大集团整合势必将尽快完成,区域整合中隐含的争议,必定摊牌解决;地方和主管部门的意见分歧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共同持股。
      (4)重点监管废料综合回收利用领域
       中国稀土行业市场难有起色,很大原因在于正规稀土环保要求高,税费等资本开支大,成本高;黑稀土本身容易盗采和走私,加之没有环保、税负的要求,成本极低。一旦监管不到位,黑稀土横行市场,将正规稀土轻而易举挤出市场,并形成恶性循环,行业难以提振。要解决稀土资源无序开采、交易和贱价外流,稀土打黑首当其冲。
       因此,打击黑稀土将成为常态,同时围绕六大稀土集团进行行业整合,通过扶植正规企业、扫除私矿来扶正行业风气,理顺产业流程,为行业壮大发展打好基础。
       对于废料综合回收利用领域的监管,应该会加大频次或形成突击检查机制。同时,在稀土产业链的上中游环节形成产品追溯机制。此外,计量监测、远程视频监测、无人机监测将会加大应用。
      (5)加大稀土功能材料开发应用力度
       一是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快速跟进,引进国外成熟的稀土新型功能材料和应用技术,并力争在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LED 荧光材料、石油裂化催化材料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研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并尽早实现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二是研究开发稀土富裕元素镧、铈和钇的新应用,加大富裕元素在金属冶炼、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尽可能解决应用的不均衡问题。三是加大对稀土相关设备生产的研发力度,突破稀土功能材料生产中关键技术装备的瓶颈,提高产品的档次。
      (6)稀土产业链企业兼并重组更加活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本身就有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扩大产业链是最好的扩张方式,这样同时能解决部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问题,资源型企业扩张尤其适合投资深加工产品。而处于稀土下游的钕铁硼行业,产能极度过剩,去产能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资质差的小企业面临淘汰或被收购,因此并购重组依然是行业发展的重头戏,导致新一轮行业洗牌。
       随着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升温,稀土企业始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金融、互联网四个领域联合跨界,撬动行业转型升级。稀土行业新贵凯利稀土投资控股也将在稀土产品证券化、稀土产品定向收储及供应链金融、稀土新技术开发等领域展开系列动作。
      (7)进一步探寻稀土期货交易的可行性研究
       在11月中旬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在今年访美期间的演讲中,习近平强调,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将继续在市场、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对外开放、民生等领域集中推出一些力度大、措施实的改革方案。
       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商品价格透明化、市场化。
       众所周知,很多原材料产品都实现了期货和现货的电子盘定价,形成了纯粹市场化运行机制。而中国是全球稀土最大的供应和消费大国,主导一个大众参与的稀土期货交易市场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稀土金融交易平台的发展备受关注,国家也在进一步探寻稀土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作为大宗商品新型商业模式,电子交易平台赋予了商品金融属性,在商品贸易发达的西方国家,通过交易所完成的大宗商品购销率提升至30%以上,并逐渐成为贸易、采购、定价的三合一平台。
       2016年,随着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的成熟运营,更多的民间资本会加入稀土产业,越来越多的新金融服务业务将推出为稀土企业服务。而对于稀土企业来说,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合理运用资本运营杠杆,盘活资产,保持充裕的流动资金;并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盈利,同时达到企业快速扩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