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是杜邦公司新研发的首个哌啶基噻唑异恶唑啉类杀菌剂,试验代号为DPXQGU42。该杀菌剂的商品名为ZorvecTM,氟噻唑吡乙酮的CAS登录号:1003318-67-9,CAS英文名称:1-[4-[4-[5-(2,6 -difluorophenyl) -4,5 -dihydro -1,2 -oxazol -3 -yl] -1,3 - thiazol - 2 - yl ] piperidin - 1 - yl ] - 2 - [ 5 - methyl - 3 -(trifluoromethyl)-1H-pyrazol-1-yl]ethanone;中文名称:1 -[4-(4-[5-(2,6-二氟苯基)4,5-二氢-3-异恶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其结构包括恶唑环、吡唑环和噻唑环,化学结构如下:
氟噻唑吡乙酮具有非常有利的毒理学和环境特性,用量少,对用户、农业生产者和环境的安全性高。该剂施用量仅为常用杀菌剂的1/5~1/100,对引起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的致病疫霉高效,对马铃薯、葡萄、蔬菜和其他特色农作物病害具有卓越防效。氟噻唑吡乙酮活性高,对致病疫霉各发育阶段均有效,可在寄主植物体内长距离输导,即使在极恶劣的条件下也可有效地防治晚疫病。该产品的开发主要是针对为害马铃薯及其他作物的病害,防治对象为影响葡萄、瓜类、番茄和其他蔬菜,作物等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卵菌纲病原菌。氟噻唑吡乙酮对向日葵霜霉病的防效优于嘧菌酯或与之相当。目前国内还没有合成工艺的报道,通过文献检索,氟噻唑吡乙酮主要有2个关键中间体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 乙酰基]-4-硫代甲酰胺哌啶(6)和2-氯-1-[5-(2,6-二氟苯基)4,5-二氢异恶唑-3-基]乙酮(14)或2-溴-1-[5-(2,6-二氟苯基)4,5-二氢异恶唑-3-基]乙酮(10)构成,合成路线主要有2条。
以N-(1,1-二甲基乙基)-4-哌啶甲酰胺(2)为起始原料,与2-氯乙酰氯反应得到1-(2-氯乙酰基)-N-(1,1-二甲基乙基)-4-哌啶甲酰胺(3);化合物(3)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1-(2-氯乙酰)-4-哌啶腈(4),然后与3-甲基-5-三氟甲基吡唑反应生成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4-哌啶腈(5);化合物(5)在二乙胺作用下与硫化氢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4-哌啶硫酰胺(6);2-(二甲基氨基)-N-羟基-2-氧代-乙亚胺酰氯(7)与2,6-二氟苯乙烯反应,生成5-(2,6-二氟苯基)-4,5-二氢-N,N-二甲基-3-异恶唑甲酰胺(8),化合物(8)与甲基溴化镁反应得到1-[5-(2,6-二氟苯基)-4,5-二氢-3-异恶唑基]-乙酮(9);化合物(9)经溴化得到2-溴-1-[5-(2,6-二氟苯基)4,5-二氢异恶唑-3-基]乙酮(10);最后,化合物(10)与化合物(6)反应得到目的产物氟噻唑吡乙酮(1)。该路线原材料不易得、反应路线长、反应条件苛刻,特别是应用到格氏反应和溴化反应,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合成路线2:
以4-哌啶腈(11)为起始原料,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化合物1-(2-氯乙酰)-4-哌啶腈(4);化合物(4)与3-甲基-5-三氟甲基吡唑反应得到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4-哌啶腈(5);化合物(5)在二乙胺作用下与硫化氢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4-哌啶硫酰胺(6);1,3-二氯丙酮(12)与亚硝酸叔丁基酯在氯化氢的作用下进行肟化制得3-氯-N-羟基-2-羰基-丙烷亚氨基(13);化合物(13)与2,6-二氟苯乙烯反应得到中间体2-氯-1-[4,5-二氢-5-(2,6-二氟苯基)-3-异恶唑]乙酰(14);最后,化合物(14)与化合物(6)反应制得目标产物氟噻唑吡乙酮(1)。此合成路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4-哌啶腈(化学纯,成都化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乙酰氯(化学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二氟苯乙烯(工业品,南京艾康化工有限公司);1,3-二氯丙酮(工业品,安徽优雅化工有限公司);三氯氧磷(化学纯,武汉格奥化学有限公司);亚硝酸叔丁基酯(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3-甲基-5-三氟甲基吡唑(实验室自制)。温度计未校正。所用试剂和溶剂均为试剂级。RY-I熔点仪、ZF-20D暗箱式紫外分析仪。
1.2 实验方法
1-(2-氯乙酰)-4-氰基哌啶(4)的合成:将55.0 g(0.5 mol)的4-哌啶腈溶于150 m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冷却至-5 ℃,加入40%碳酸钾溶液180 g,然后在0~5 ℃条件下滴加58.8 g(0.525 mol)氯代乙酰氯,滴加完毕,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3 h。静止分层,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浓缩得1-(2-氯乙酰)-4-氰基哌啶88.3 g固体,收率95%。1H NMR(CDCl3): 1.85~2.15(m,4H),2.30(m,1H),3.6~3.8(m,4H),4.10(q,2H)。
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 乙酰基]-4-氰基哌啶(5)的合成:
将75.0 g(0.5 mol) 3-甲基-5-三氟甲基吡唑和45%的氢氧化钾溶液62.2 g(0.5 mol)溶于25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冷却至0 ℃。然后加入93.9 g(0.505 mol)1-(2-氯乙酰)-4-哌啶腈,在5~10 ℃下反应10 h。然后将反应物倒入1000 mL水中,有大量固体析出,过滤、水洗,干燥得123 g 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4-氰基哌啶。收率为82%,文献[5]收率为80.6%。1H NMR(CDCl3): 1.89(m,4H), 2.34(s,3H), 2.97(m,1H),3.9(m,4H),5.1(q,2H),6.40(s,1H)。
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 乙酰基]-4-硫代甲酰胺哌啶(6)的合成:在装有冷凝管的500 mL四口反应瓶中,加入150 g(0.5 mol) 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4-氰基哌啶,52.5 g(0.5 mol)二乙醇胺和150 mL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至50 ℃,通入硫化氢气体至饱和,然后在50 ℃下继续反应3 h。反应完成后,通入氮气将
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吹出,加入10 mL水,冷却至0 ℃结晶,过滤,用冰水洗涤,干燥得135.2 g白色固体,熔点:184~186 °C,收率为81.0%,文献[7]收率为79.8%,熔点:185~186 °C。1H NMR(CDCl3): 1.75(m,2H), 2.05(m,2H), 2.30(s,3H),2.65 (t,1H),3.05 (m,1H),3.25 (t,1H),4.10 (d,1H),4.6(d,1H),4.96 (d,1H), 5.3 (d,1H), 6.40 (s,1H), 7.45(brs,1H),7.50(brs,1H)。
3-氯-N-羟基-2-氧代-丙胺氯(13)的合成:94.0 g(0.74 mol)1,3-二氯丙酮溶于400 mL 2 mol/L氯化氢的乙醚溶液中,冷却至10~15 ℃,滴加51 g(0.5 mol)亚硝酸叔丁酯,滴加时间30~50 min。反应完全后,浓缩,蒸出300 mL乙醚,然后加入正丁烷,搅拌结晶,过滤得86.6 g白色固体,收率为75%。1H NMR(DMSO-d6):4.96(s,2H),13.76(s,1H)。2-氯-1-[5-(2,6-二氟苯基)4,5-二氢异恶唑-3-基]乙酮(14)的合成:将79 g(0.5 mol)3-氯-N-羟基-2-氧代-丙胺氯溶于250 mL乙腈溶液中,加入70 g(0.0714 mol) 2,6-二氟苯乙烯和63.6 g(0.6 mol)碳酸钠,在室温下搅拌12 h。减压蒸出乙腈,加入150 mL乙酸乙酯和100 mL水,分出有机相,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洗涤,浓缩,得白色固体97.3 g,熔点82~85 ℃。收率为75%,文献[3]收率为74.%,熔点:82.1~83.4 ℃。1H NMR(CDCl3):7.3~7.4(m,1H),6.8~6.9(m,2H),6.3~6.4 (m,1H),4.85 (s,2H),3.6~3.7 (m,1H),3.3~3.4(m,1H),1.55(s,9H)。
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 恶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的合成:
将51.9 g(0.2 mol) 2-氯-1-[5-(2,6-二氟苯基)4,5-二氢异恶唑-3-基] 乙酮溶于300 mL丙酮溶液中,加入66.8 g(0.2 mol) 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4-硫代甲酰胺哌啶和31.4 g(0.3 mol)的溴化钠,反应混合物回流搅拌6 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10 g碳酸钠,搅拌反应30 min。蒸出溶剂丙酮,然后加入250 mL二氯甲烷和100 mL水,搅拌静止分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得固体,然后用甲醇重结晶,得针状结晶86.2 g,收率为80%。熔点126~131 ℃,文献[8]熔点为127~130 ℃。1H NMR(CDCl3):1.89(m,4H),2.41(s,3H),2.83(m,1H),3.25(m,2H),3.59(m,4H),5.60(q,2H),5.93(m,1H),6.15(s,1H),7.40(m,2H),7.75(m,1H),8.34(m,1H)。
2 结论
1)以4-哌啶腈为起始原料,与氯代乙酰氯反应得到1-(2-氯乙酰)-4-氰基哌啶、后与3-甲基-5-三氟甲基吡
唑反应得到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
基]乙酰基]-4-氰基哌啶、再通入硫化氢气体生成关键中间体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 乙酰基]-4-硫代甲酰胺哌啶。
2)以1,3-二氯丙酮为原料,在氯化氢存在下与亚硝酸叔丁基酯反应生成3-氯-N-羟基-2-氧代-丙胺氯,然后与3-甲基-5-三氟甲基吡唑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2-氯-1-[5-(2,6-二氟苯基)4,5-二氢异恶唑-3-基]乙酮。最后与中间体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 乙酰基]-4-硫代甲酰胺哌啶反应得到目的产物氟噻唑吡乙酮,总收率为28.4%。该路线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处理和操作,适宜于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