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老师讲诉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故事
在全球农药杀菌剂单品排名的榜单上,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榜单中的姣姣者,同属于甲氧基丙烯酸类的杀菌剂,自上市以来凭借其广谱的杀菌、卓越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对作物的生长促进作用,获得了用户的青睐,成为其快速增长的拉动力。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相继由国外公司开发并申请了长时间的专利保护性,随着专利保护期的到期,国内外企业纷纷上马相关产品的登记、生产和销售。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在推广宣传中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和对二者的误区。吡唑醚菌酯热已经成为市场现实,大有冷落,甚至打压嘧菌酯,热捧吡唑醚菌酯的市场势头。吡唑醚菌酯专利期于2015年6月到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5月,证件达到约100个,正在申请登记田间试验的约700个左右,吡唑的热可见一斑!
但是吡唑醚菌酯受到热捧和追逐不能抹杀嘧菌酯的作用和农户对其喜爱的程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差别导致了二者如今的不同地位呢,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二者?
兄弟同源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同属于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在这个大家庭中还包括了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醚菌胺、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唑菌酯等十余个化合物,他们同源于嗜球果伞素,一种天然的杀菌物,在实验室具有杀菌活性,但是感光,后来通过实验改性而化工合成,并由于一些基团的不同而出现了大家庭中的每一员!因为同时属于一类杀菌剂,他们之间在作用机制、防病谱等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仅仅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几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不同之处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前世今生
嘧菌酯
嘧菌酯于1997年上市,最初用于谷物,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后用于很多作物,现在是全球杀菌剂的领袖产品。2014年,嘧菌酯的全球市场销售额为12.15亿美元,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上市之初用于防治谷物的白粉病、锈病、颖枯病、叶斑病等。大豆是嘧菌酯目前最重要的应用作物,多元复配也是嘧菌酯当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复配、种子处理剂有利的促进了嘧菌酯的销量。
嘧菌酯黙佳
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于2002年由德国巴斯夫引入欧洲,最初与氟环唑复配上市,主要也用于谷物。2014年,吡唑醚菌酯的全球销售额为10.00亿美元,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4%。吡唑醚菌酯现在也用于大豆,巴斯夫还上市了其他复配产品,其中也有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复配的产品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吡唑醚菌酯被一些人认为是甲氧基丙烯酸类中的活性最高的杀菌剂,广泛运用于各种作物。
吡唑醚菌酯—安鲜多
今天发热的吡唑醚菌酯和被冷落的嘧菌酯,他们之间真有那么多差异吗,其实不然:
一、作用机理相同,对嘧菌酯有抗性的植物病原对吡唑醚菌酯具有同样的抗性。
植物病原的抗药性是指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型植物病原物个体或群体,由于遗传变异而对药剂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现象。在实际的病害防治中最直观的反应就是随着防治次数的增加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换用杀菌剂种类或者增加使用剂量!
病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可以通过遗传物质修饰对环境中特殊因子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而得以生存。一些病原群体中在接触药剂之前,就可能由于遗传物质变异,存在着极少数的潜在抗药性基因。当某种药剂的目标病原群体中存在少数抗药性个体时,长期使用同种或作用机理相同的一类高效杀菌剂,会使病原群体中比较敏感的部分被抑制或者杀死而淘汰,而抗药性的部分则能生存和繁殖,危害寄主植物。随着药效下降,农民往往又增加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进一步增加了选择压力,加速抗药性病原群体的形成,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导致药剂防治彻底失败,产生抗药性。
病害是病原、寄主、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还要考虑防治的影响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同属于甲氧基丙酸酯类杀菌剂,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位点,都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bc1间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使真菌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目的。
也就是说不论是嘧菌酯还是吡唑醚菌酯,作用于同一种作物防治同一种病害时,对病原菌群体的环境选择压力是一样的,病原菌群体中能够适应嘧菌酯的选择压力也就能适应吡唑醚菌酯的选择压力,最终结果就是当病原菌对嘧菌酯产生抗药性的时候,也就是病原菌对吡唑醚菌酯产生抗药性的时候。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属于作用靶标比较单一的杀菌剂,极易受病原物单基因或寡基因突变即可降低与受药位点的亲和性而表现抗药性。这类选择性强的农药对病原物的毒理只对病原物所具有的特殊生化位点发生作用,如果该生化位点是由单基因控制的,病原物群体中则有可能存在随机的这种单基因遗传变异,药剂对变异的病原物毒力下降或者完全丧失,表现抗药性。一些非选择性农药(如:波尔多液)对病原物的毒理往往具有多个生化作用靶点,病原物个体不容易同时发生多位点抗药性遗传变异并保持合适度,因此,病原物难以对非选择性农药产生抗药性。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广泛营运于各种作物
二、都有作物保健的作用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可以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氮肥吸收,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增加净光合作用。可提高植物抗高温、低温、涝害的能力,减少植物逆境下产生的乙烯,提植物抗氧化能力。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商品价值,使作物叶绿根深杆壮,激活植物系统提高免疫力。阻断各种真菌能量来源,为植物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能提高果品商品价值
三、嘧菌酯有良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可跨叶转移,吡唑嘧菌酯具有局部渗透和扩散性
嘧菌酯具有内吸渗透性,能够在叶片中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性较低。能够有效的转移到达新叶中,可以被木质部吸收传导,但是不能在韧皮部流动。正因为这些原因,嘧菌酯被广泛应用于茎叶处理、叶片喷雾、种子及土壤处理。在香蕉叶斑病、黑星病的防治中可以将嘧菌酯在田间清园时全园喷雾或者随灌根浇水一起灌根发挥药效,处理土壤的同时,通过内吸而发挥药效。在香蕉的生长季节可以随滴管使用于根部,吸收后不但能预防和治疗病害,同时有助于增加植株长势的作用。
黙佳(嘧菌酯)可以在香蕉生长季节随浇水进行根际施药
吡唑醚菌酯内吸性不如嘧菌酯,只能在叶面局部渗透,因此多作为茎叶处理使用,而且在使用个过程中要喷雾细致均匀。通过叶片渗透后,也能够有效的增强植株的长势,增强抗逆性,对病害的发生具有很好的抗性和耐性。
四、嘧菌酯可被作物根部吸收,吡唑嘧菌酯不能被根部吸收
嘧菌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可以被作物根部吸收,因而可以使用做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能用作种衣剂进行拌种。例如马铃薯、生姜等块茎作物的种植,可以将嘧菌酯按照一定浓度稀释后全田侵泡需要种植的地块,或者用于拌薯块、姜块。或者在薯块、姜块入地后,使用嘧菌酯喷雾土壤进行病害的预防和治疗。
黙佳(嘧菌酯)可用于地表喷雾处理防治病害
吡唑醚菌酯不能被作物的根本吸收,但是近年来也有将吡唑醚菌酯用于种子处理的。,将吡唑醚菌酯用于种子处理,2010年,新的谷物种子处理剂在美国获准登记。
五、混配安全性
嘧菌酯的强项在于渗透性,但是因为渗透性太强而限制了使用,正所谓成败都是渗透性。不能和乳油、有机硅、有机磷等渗透性太强的农药混用,否则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原因在于乳油、有机硅、有机磷等类农药或者助剂增加了一同使用的嘧菌酯的渗透性,使作物吸收了超过能够忍受的极限而产生药害。另外一些乳油使用的溶剂则会和嘧菌酯产生反应,降低使用效果或者生成对作物不良的成分而产生药害。
药剂使用混配不当导致的香蕉幼果药害
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安全性相对较高高,但是也不是绝对的高,首先源于吡唑醚菌酯乳油剂型相对稳定,但是目前吡唑醚菌酯的剂型较多,比如吡唑醚菌酯在水基性制剂中需要pH值稳定在一定范围,悬浮剂加工过程因研磨产生的高温等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就算是最为稳定的吡唑醚菌酯犹如与乳油或有机磷农药混配在冬枣、香蕉、芒果等果树上烧果的事也经常发生。
剂量、混配使用不当导致的灼烧香蕉幼果
六、活性高低,都是保护性用,在田间差别不大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高活性的杀菌剂,在发病全过程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病害发生前阻止病菌的浸入,病菌浸入后可清除体内的病菌,发病后期可减少新孢子的产生,对作物提供全程的防护作用。一定要比较出一些差异的话,嘧菌酯的治疗性相对较好,但是二者都是保护性很好的杀菌剂,在田间使用的时候都需要在发病前使用,不但可以良好的预防病害的发生,还能发挥该类杀菌剂植物保健的作用。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将这类杀菌剂和三唑类复配或者混合使用,就是利用三唑类的强治疗和甲氧基丙烯酸类的强保护性,不但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还能延长持效期、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香蕉发病前就使用黙佳或者安鲜多能有效防病并发挥作物保健医生的作用
七、防治谱相当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同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和当前市场上的二甲基酰胺类、甾醇抑制剂类、苯并咪唑类、苯基酰胺类杀菌剂不同的作用机理,因而相互无交互抗性。同时还具有十分广谱的防治谱,对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类型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些种类甚至对由卵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另外还由于该类杀菌剂具有植物保健的作用,使用后作物健壮,对对抗病毒病的发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但是相比于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不能在苹果、大樱桃上不能用,这是有别于吡唑醚菌酯的。
安鲜多的一些示范试验
苹果和大樱桃上不推荐使用嘧菌酯
中国农药新技术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5号
京安办公楼415号
联系电话:13141225688
联系人:梅兰 女士
QQ:313742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