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绢病,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白绢病是农业中发病频率高、危害大的一类土传病害。引起白绢病的病原菌无性态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该病原菌于1891年美国首次在番茄感染白绢病中发现,此后全世界范围内陆续有不同作物感染白绢病的报道。已有的研究表明,白绢病菌植物寄主多种多样,涉及近600种植物,广泛分布于作物、蔬菜、花卉和中药材。已报道的寄主包括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棉花、马铃薯、附子、茄子、蝴蝶兰等。齐整小核菌在10-35℃下均可生长,其中25-35℃时,菌丝生长速度快。低于10摄氏度,生长很慢。其菌丝主要在土壤表面或表层生长扩展,最适条件下每天的生长扩展距离达2.9cm
,可导致植物茎基部腐烂而引起死亡。当入夏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时,齐整小核菌生长异常迅速,植物之间传染速度加快。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可能导致绝收。加之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者植物病残体中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期长,高达5-6年,具有危害时间长、越冬场所快、防控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齐整小核菌引发的自绢病是目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大难题。